TCP可靠传输
...
TCP协议
TCP协议定义传输控制协议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,TCP)是一种面向连接的、可靠的、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。它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,确保数据按照发送顺序到达目标地址,并提供错误校验和流量控制。 组成部分1.源端口号:16位字段,标识发送方端口。2.目标端口号:16位字段,标识接收方端口。3.序列号:32位字段,标识字节流的序号,用于数据重组。4.确认号:32位字段,确认已成功接收的数据序号。5.数据偏移:4位字段,指示TCP头部长度。6.保留位:6位字段,保留以备将来使用。7.标志位:6位字段,控制数据流和连接状态(URG、ACK、PSH、RST、SYN、FIN)。8.窗口大小:16位字段,指示接收方的缓冲区大小,用于流量控制。9.校验和:16位字段,提供头部和数据部分的错误检测。10.紧急指针:16位字段,指出紧急数据的结束位置。11.选项:可变长度字段,用于扩展TCP头部功能。 结构形式 分类TCP没有具体的子分类,但可以根据应用层协议分类,如HTTP over TCP、FTP over...
TCP、IP模型
TCP/IP模型分类和组成1.应用层 2.传输层 3.网际层 4.网络接口层 结构形式 应用 相关知识点OSI和TCP/IP的比较: 模型 分类和组成1.应用层 2.传输层 3.网际层 4.网络接口层 结构形式 应用 相关知识点OSI和TCP/IP的比较: # TCP/IP模型 分类和组成1.应用层 2.传输层 3.网际层 4.网络接口层 结构形式 应用 相关知识点OSI和TCP/IP的比较: 模型 分类和组成1.应用层 2.传输层 3.网际层 4.网络接口层 结构形式 应用 相关知识点OSI和TCP/IP的比较:
SDN基本概念
SDN基本概念定义 软件定义网络(SDN,Software-Defined Networking)是一种网络架构方法,通过将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,实现网络的集中控制和动态管理。 组成部分1.控制平面(Control Plane):负责网络的智能决策和流量管理。2.数据平面(Data Plane):负责数据的实际转发和处理。3.SDN控制器(Controller):集中管理网络设备和流量路由。4.南向接口(Southbound API):控制器与数据平面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,常见协议如OpenFlow。5.北向接口(Northbound API):控制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接口,允许应用程序控制网络资源。 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数据平面处理各种具体处理转发过程,根据转发表进行转发。 2.控制平面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协议的运行,比如OSPF协议、RIP协议、BGP协议 3.网络控制应用程序根据SDN控制器提供的方法,这个应用通过这些方法能够监视、编程和控制下面的网络 概念 定义 软件定义网络(SDN,Software-Defined...
RIP协议与距离向量算法
RIP协议(应用层协议)定义路由信息协议(RIP,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)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内部网关协议(IGP),用于小型和中型网络中的动态路由选择。它通过定期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路由表,以确定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。 组成部分1.路由更新 RIP路由器定期广播其路由表中的所有路由信息给相邻路由器。 2.跳数限制 RIP使用跳数(Hop Count)作为度量,每个跳表示一个路由器,最大跳数为15,16表示不可达。 3.定时器 RIP包括更新定时器、过期定时器和垃圾回收定时器,以管理路由信息的更新和失效。 结构形式1.路由表 每个RIP路由器维护一个路由表,包含目的网络、下一跳路由器和跳数等信息。 2.RIP报文 包含命令、版本号、路由条目等,用于路由信息的传输。 分类1.RIPv1 第一版的RIP协议,不支持子网掩码信息,属于无类域间路由选择(Classful Routing)。 2.RIPv2 第二版的RIP协议,支持子网掩码信息,属于有类域间路由选择(Classless...
OSPF协议和链路状态算法
OSPF协议(传输层协议)定义开放最短路径优先(OSPF,Open Shortest Path First)是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(IGP),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(AS)内进行路由选择。它由IETF开发,设计为在大型和复杂网络中高效和快速地确定最佳路由路径。 组成部分1.OSPF区域 通过将大型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,简化路由管理和减小路由表的大小。 2.链路状态广告(LSA) 路由器定期生成和交换链路状态信息,构建网络拓扑图。 3.OSPF数据库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,存储从所有其他路由器收到的LSA。 4.OSPF报文 包括Hello、DBD、LSR、LSU、LSAck等,用于邻居发现、链路状态更新等功能。 结构形式1.区域间路由 通过ABR(区域边界路由器)连接不同区域,实现区域间通信。 2.骨干区域(Area...
OSI模型
...
IP组播
IP组播定义IP组播是一种在网络中发送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的技术。 组成部分1.组播地址2.组播路由器3.组播协议(如IGMP -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)。结构形式组播数据包发送到一个特定的组播地址,路由器根据组播协议将数据包转发到所有订阅该地址的设备。 分类根据应用场景,组播可以分为单播、广播和组播。 特征1.高效、减少网络带宽使用、降低网络延迟。 2.只能作为目的地址,不可以作为源地址。源地址总是单播地址 3.组播数据包也是最大努力交付 4.不是所有D类地址都可以作为组播地址 使用方式相关知识点1.IGMP协议 2.组播路由选择协议 组播 定义IP组播是一种在网络中发送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的技术。 组成部分1.组播地址2.组播路由器3.组播协议(如IGMP -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...
IP数据报格式
IP数据报格式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TCP/ip协议栈 格式 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TCP/ip协议栈 # IP数据报格式 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TCP/ip协议栈 格式 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TCP/ip协议栈
IP数据报分片
IP数据报分片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最大传送单元MTU 以太网MTU是1500B。 分片 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最大传送单元MTU 以太网MTU是1500B。# IP数据报分片 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最大传送单元MTU 以太网MTU是1500B。 分片 结构形式 相关知识点1.最大传送单元MTU 以太网MTU是1500B。